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健康生活+科學健身 腦卒中可防可控
說到腦卒中,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腦卒中又稱為“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其病因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不同部位的腦卒中所導致的癥狀也不盡相同。
根據資料顯示,腦卒中是影響我國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可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精神抑郁等,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經濟負擔重的特點。根據2020年8月發布的《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顯示,2018年,中國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占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
然而,腦卒中是“可防可控”的,早期積極控制腦卒中危險因素及規范化開展腦卒中治療,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復發率、致殘率及死亡率,改善腦卒中的預后。
那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何判斷是否出現腦卒中了呢?對此,寧夏體育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余小燕介紹,通常判斷一個人是否出現腦卒中可以參與“FAST”和“BEFAST”判斷方法,既:Face(臉)觀察患者面部兩側是否對稱、微笑時口角有無歪斜。Arms(手臂)手臂是否突然出現無力或者麻木,通常是出現在身體一側。Speech(語言)是否出現言語困難、理解困難等。Time(時間)如有發病,要及時就醫。而“BEFAST”判斷方法則是在“FAST”判斷方法的基礎上,再增加兩個判斷內容,以此防治漏診,而增加的內容為:Balance(平衡)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等現象。Eyes(眼睛)突發視力喪失或視物雙影。如果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就要及時就醫并牢記發病時間。因為,不同的發病時長,決定了不同的治療方案。
余小燕進一步介紹:“根據國家衛生健康部門的研究顯示,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飲食習慣與卒中的發生關系密切。在這之中,高血壓又是卒中的首位危險因素,有63%至84.2%的卒中患者伴有高血壓。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與血壓升高關系密切,血壓越高,腦卒中風險越高。血脂異常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因此,降低血壓,控制血脂,保持健康體重,可降低腦卒中風險。”
余小燕表示,要想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首先需要進行定期體檢,對于體檢中發現的有可能引發腦卒中的問題,要進行定期監測,必要時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減少疾病發生。其次,通過研究表明,禁煙、控鹽、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有規律地進行身體鍛煉、避免過量飲酒、減少脂肪攝入等,是預防腦卒中發生的必要因素。此外,對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要及時采取藥物治療,以減少心血管病危險并預防腦卒中。
此外,余小燕說:“針對加強體育鍛煉,建議大家每天運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每周總時間不少于150分鐘、運動程度中度及以上(運動時心率達到120次/分以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有高血壓的人們來說,一些劇烈的運動,如快跑、對抗性較強的足球、籃球比賽等,則需要慎重參與。這是因為人體在進行劇烈運動時,可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壓大幅升高、心跳會加快。同時,因劇烈運動而導致的大量出汗,還會造成血液黏滯度增高,引發腦卒中及心絞痛的發生。此外,長時間不當進行大量的無氧運動,還會造成心臟負擔過重,倘若病人本身患有心臟疾病,則會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建議有潛在出現腦卒中發病的人們,盡可能選擇慢走、慢跑、游泳等項目,并輔以抗阻訓練,效果會更好。”(轉自5月12日《中國體育報》06版)